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郭锐代表: 为“复兴号”达产交付加足马力

科技 2020-05-11 00:00:00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李琦

  2月初,“复兴号”动车组制造线复工复产,郭锐立刻恢复了“连轴转”的工作节奏。高铁列车制造难题攻关、先进技术技能革新、“云课堂”带徒传技……这位全国人大代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首席技师一刻也停不下来。

  高铁列车跑得又快又安全,转向架是核心部件之一,被称为高速动车组的“腿脚”,装配要求极高。从事动车组转向架装配15年,经手时速200公里到35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从“和谐号”到“复兴号”十余种型号高铁列车转向架装配工作,郭锐仍说“越熟识越敬畏”。

  疫情之下,怎样保证在产“复兴号”高效率、高品质达产交付,郭锐每时每刻都在思考。

  “战场”在微米之间

  在郭锐看来,“上为大国重器,下担产业引擎”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每一天实实在在的“战斗”,他的“战场”,从来都在微米之间。

  “复兴号”转向架采用全新分体式轴箱设计,装配精度要求前所未有,轴箱内孔公差更甚,须控制在0.04毫米之内,与之相关的工序,如螺栓紧固次序、力度及时长等,都直接影响装配精度,仅紧固次序组合就达720种,要找到最准确的装配方法,简直就像破译超级密码。

  数次尝试,未达预期。“无论如何都要拿下。”面对难题,郭锐带领攻关团队制定出90种方案,一组组试,一点点调,上千次反复验证,最终找出了最佳方案。

  一列高速动车组转向架,与装配直接相关的部件上千个,类似于“0.04毫米”的难题数不胜数。郭锐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复工复产达产的战场上,锻造微米间的品质,就是高铁人对疫情有力的阻击。

  “匠心”守护万里行程

  “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这句话让郭锐心潮澎湃,更让他深感责任重大。截至2020年4月底,中国高速铁路投入运营的动车组超过3600列,其中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交付超过1300列。

  疫情之下,更需要百分之百的专注和专业,郭锐再次将目光瞄准转向架装配精度。

  长期以来,动车组齿轮箱小轴的轴向游隙测量,一直是生产线上“有分量”的难题,按工艺标准,游隙调整空间只有0.02毫米。用扭力扳手测量,将小轴下压、上提,每次需施加相当于40斤的力,且动作要保持一分钟以上。一次测量需要重复8次左右,若操作过程施力不到位,就直接影响测量精度。

  车轴游隙是郭锐的“老对手”。尽管之前已发明了得心应手的测量工装,但这次,他想再精进一步,从“器”到“法”,研究一套更先进的操作方法。

  优化省力和定位装置、升级操作工艺、试验验证……目前,这项攻关已进入正式论证阶段,一旦通过并得到推广,“复兴号”转向架的装配品质将更上层楼。

  为“国家名片”锻造匠人队伍

  隔离不隔传承,隔“疫”不隔树人。“让更多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除有好的研发团队,一支心怀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必不可少。”带徒传技一直是郭锐心中所念。

  2019年年底,郭锐工作室“晋级”,正式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攻关课题推进、作业要领书编纂、制造难题攻关、专利发明、先进操作法提炼……一众成果荟萃,为企业创造了不可估量的效益。

  如今,工作室已汇集转向架制造领域347名高技能人才,成为企业一线技能创新攻关、带徒传技的“大本营”,至今已有28人成长为技师、高级技师。

  复工以来,郭锐带领团队骨干开设了“工匠云课堂”,通过线上讲授专业技能,还正式收下3名“弟子”。“年底,成为高级技师”,这是郭锐给他们定的小目标。

  3月11日,今年首批“复兴号”动车组,于疫情期间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正式下线。成果得来不易,“国家名片”更为靓丽。这其中,有郭锐团队的一份功劳。 “有敢打善拼的高铁工人队伍,我们一定能让更多‘复兴号’奔驰在广袤的大地上”。 疫情还未结束,但郭锐信心满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