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东方红一号”50周年: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

科技 2020-04-23 09:30:57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责任编辑:林动

人民网北京4月23日电(赵竹青)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国正式开启了太空时代。为纪念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50周年,4月2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专题座谈会,航天领导和院士专家代表共同聚首,一起追忆往昔,展望未来。

一曲《东方红》开启中国航天大幕

“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是中国确定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方案时中央领导的批示要求。”航天科技集团原高级技术顾问、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院士在座谈会上说。当一曲嘹亮的《东方红》响彻寰宇,中国航天人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发射任务。

为了完成任务,航天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咬牙坚持、艰难攻关,终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一曲《东方红》 ,揭开了中国航天的序幕。”龙乐豪院士充满感慨。五十年前,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那次发射,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把卫星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从此进入太空时代,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老专家们回忆道,首次出场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虽然只得到了进入太空俱乐部的第五个席位,但运载能力仅落后于苏美,处于世界第三的位置。东方红一号卫星也是从出生便站上了一个高起点。卫星总重173公斤,超过了前四个国家发射第一颗卫星的重量之和。

“当时,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轨道上,比美苏发射卫星的轨道都要高,并且一直到今天还在轨道飞行。”航天老专家方心虎说。

东方红一号的划时代意义

在戚发轫院士看来,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一举打破了前苏联、欧美等国家对航天尖端技术的垄断。“搞东方红一号的时候,我们没用一个外国的元器件,都是中国人自己造的。”戚发韧说。

中国运载火箭的“长征之路”亦由此开启。“我当时任长征一号火箭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承担了二级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任务。”张贵田院士说。为了验证二级发动机上天的第一手资料,他曾主动请缨去大漠寻找试验箭发动机残骸。

负责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方案论证工作的刘宝镛院士说,当听到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时,他正在齐齐哈尔的军垦农场参加劳动锻炼。当时的他,冒着严寒,奔跑在农场广袤的田地里,寻找太空中的那颗卫星。

在座谈会上,与会专家院士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汇是“航天精神”。作为我国首个航天工程,东方红一号研制攻关的岁月,构成了我国“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传统精神的内核。

“东方红一号开创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其凝聚的航天精神丰碑,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献身航天事业。”作为青年一代型号“两总”代表,嫦娥五号副总设计师彭兢说。型号副总指挥方成革也表示,“中国航天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航天精神和优秀文化基因。传承航天精神文化财富,发扬老一辈航天人优良传统作风,是航天事业永续发展的根基和动力。”

中国梦、航天梦正在实现

“儿时仰望星空,会看着天上的星星,猜测哪一颗是东方红一号。”曲以广说,如今,他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肩负着将卫星和探测器送入太空的重任。在他看来,东方红一号是中国航天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的开端。

以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为起点,航天事业步履不停。50年来,中国航天从火箭到卫星,从载人航天到深空探测,不断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高分、北斗、风云等系列卫星也正在为国计民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年3月份我们又成功地发射了北斗三号GEO-2卫星。现在北斗三号工程最后一颗卫星――GEO-3已经运到发射场,做最后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说。

“我在这里很高兴地向大家汇报,实践二十号卫星搭载的先进设备已经全部实现健康检查。我们的电推进技术已经位列国际先进之列。”周志成院士说。

“如今,中国航天人用2代4型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气象卫星发展之路,促成了气象卫星中、美、欧三足鼎立的格局。”风云四号卫星总设计师董瑶海说。

未来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在火星进场动员大会上,我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扬航天精神雄风做两弹一星传人’,下联是‘圆中华复兴伟梦担深空探测重任’。50年了,我们航天人有责任更上一层楼。”叶培建院士说。

展望未来发展,王礼恒说:“目前航天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要补齐短板,敏锐关注航天领域新动态、趋势、发展,抢占先机。”

“与50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国航天有更坚实的基础、更优秀的人才、更好的外部条件,正处在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转变的路上,此时,我们会不断碰到新问题、遭遇新挫折、迎来新挑战,无论如何,我们要始终记得,新一代人拥有新的梦想,我们当前为之奋斗的梦想就是航天梦、中国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总结说。

吴燕生表示,当前,中国航天正面临着严峻形势,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意识、更好地传承弘扬航天“三大精神”和优良传统,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航天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推动航天型号工作向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转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