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蓝海前瞻 责任编辑:李琦
通讯员:潘盈盈、张吉、范维雅、季韬、陈航等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的支撑。聚焦更高尖的材料、深入更精细的细胞、探寻更深远的宇宙……“我们走了很长的路,也许在隧道中快到尽头了。”每一个重大科学成就背后,都是科技工作者们乐在其中的全力以赴。
5月27日,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浙江省主场活动隆重开幕。“三大科创高地”省实验室集中展示活动也揭开面纱。
在浙江,打造“互联网+”、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科创高地,着眼于“十四五”规划,加快构建以实验室为引领的科技力量,助推浙江“最前沿科学发布地、最先进技术展示地、最创新人才汇聚地”建设,形成澎湃有力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这是必由之路,更是创新发展的全新机遇。
为了充分展示浙江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的丰硕成果,增进公众对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的认知度,在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省科协、省科技厅联合省工商联,组织“五三〇”浙江省实验室开放日系列活动,通过学术讲坛、青年沙龙、云游实验室、科学发布等多种形式,展示实验室科学家风采及前沿科技成果,为“创新强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立足之江,千帆竞发,且看浙江如何脱颖而出?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开放日七大科研成果集中亮相
5月21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举行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暨“五三〇”浙江省实验室开放日活动。
自成立以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紧密结合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后布局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医学工程四大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材料应用链、科研技术链、人才培养引进链相辅相成、“三链融通”的科学布局,成为新材料及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和技术提供者。
活动当天,弹性传感器及其可穿戴器件、高稳定钴基永磁材料、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等七项科技成果通过云上直播集中亮相,材料所青年科研人员们则围绕求学、科研和生活开展了圆桌论坛活动。薛群基院士和柴之芳院士分别作了题为《创新海洋材料技术助力海洋强省建设》和《绿色清洁能源——核能》的主旨报告。
薛群基院士提到,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海洋强国,科技自强,装备先行”目前已成为各界共识,未来应该重点支持海洋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加强海洋科技战略研究、学科建设和国际合作。
柴之芳院士强调核能的利用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在未来核能应用方面,“安全第一”的原则将更加被强调,从而对我国核科学发展提出了诸多科学问题和任务。他鼓励大家要通过学习“认识核、利用核、开发核”。
走进西湖实验室 探索生命健康背后的奥秘
5月25日,浙江省实验室开放日活动走进西湖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用生动的语言向社会公众介绍阿尔兹海默症研究进展,西湖实验室疾病模型核心实验室主任蔡尚研究员以科普形式向公众展示最新获得的研究突破,西湖实验室主任于洪涛、副主任王廷亮分别向社会公众介绍了西湖实验室建设进展和愿景。
阿尔兹海默症究竟能否治愈?哪个方向可以见到特效药的曙光?
这是施一公在报告结尾留下的问号,也是现场一位有着40年从医经验的人士提出的问题。“我们走了很长的路,也许在隧道中快到尽头了。”施一公表示,很多科学家都在全力以赴的寻找阿尔兹海默症的治疗线索,他们也是几百、上千个这样的实验室之一,如今团队已经有了一个潜在的突破,如果这个突破被证实的话,也许可以帮助找到一些特异的小分子,保护小胶质细胞不被激活,从而避免神经细胞被清除,也许这也是希望之一。当然,面对疾病,保持积极的心态也很重要。
除了阿尔兹海默症等衰老相关研究,肿瘤机制也是西湖实验室的重要研究领域。现场,蔡尚以“揭示乳腺癌转移的新奥秘”为主题,以科普形式面向社会公众介绍“胞内菌”在肿瘤转移定植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对我来说给公众介绍科学前沿的成果是蛮有挑战的事,这是第一次把我们的科研成果以一种平实的语言方式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并且享受到科研的乐趣”,蔡尚说。这项成果只是在乳腺癌研究领域打开了一扇小窗,至于窗外的风景如何,还需要更多科技力量一同前行远眺。
同期,云直播带领着观众探秘科研工作的日常,追寻取得突破研究成果背后的故事。
西湖实验室科研副主任俞晓春教授介绍,西湖实验室主要围绕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重大科学问题,聚焦代谢与衰老和肿瘤机制研究,开展高能级生命健康创新平台建设。
而陶亮团队今年在《细胞》(Cell)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超毒力分支艰难梭菌毒素B的受体——TFPI蛋白,这个成果正是在微生物宿主交互实验室孕育而成。此次,陶亮向大众首次展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和科研环境。
除了研究型实验室,云游西湖实验室还带领大家走进公共技术平台,显微成像平台也是首次以直播的方式面向公众开放。
据悉,建设两年以来,西湖实验室已形成“4中心+5核心+4平台”的协同创新体系,在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期待西湖实验室在后续建设过程中持续发力,为推动浙江省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动力。
走进之江实验室 零距离AI“黑科技”
5月26日,之江实验室举办“五三〇”浙江省实验室开放日专场活动,零距离体验AI“黑科技”,与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一道,共同对谈人工智能的当下与未来。
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发展”这一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潘云鹤表示,当前人类正经历一次新的科技与产业变革:数智化,而数智化变革是在信息一物理一人类社会的三元空间中进行的。
他认为,AI2.0的关键理论与技术包括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和自主智能系统,这些技术可以在智能城市、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方向获得强有力的应用。“但是,我感到对本轮AI发展起核心引导作用的并非算力、算法、数据,而是深度神经网络理论与模型,以及AlphaGo、AlphaFold等突破性创新应用。”身为一名战略科学家,潘云鹤对现阶段中国AI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而对于学生提问如何找到自己研究方向的?潘云鹤大声为他鼓劲:“大胆地向人工智能这个方向前进!”他说,每一位科学家都是这么一步步走来的,如此才不辜负自己的热爱。
之后,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向公众科普“机器人:想要成人不容易”的科研心路。
他以一句“洗衣机是不是机器人?”的疑问开篇,启发公众思考。他认为,机器人属于新兴技术,还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其概念会变化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或不确定性,这是正常现象。“未来,机器人还会不断演化,会连同其他各种现代科技一起深刻改变世界,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在数字反应堆跨界科普圆桌派环节,之江实验室总工程师赵志峰、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总架构师潘爱民,以及智能计算平台研究中心专家——计算材料方向张金仓、计算育种方向徐晓刚、计算天文方向冯毅、计算基因方向唐进、计算制药方向陈广勇共同为大家解答了育种、天文、材料、基因、制药这些科学领域与智能计算相遇,将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场外,之江实验室集中展示了一批“有温度”的科技成果,通过数字化盲文感知设备读取内置的盲文学习资料、通过低剂量PET成像减少身体辐射剂量、通过语义与视觉的跨媒体智能计算生成智能化影视创作、通过视觉定位的方法让机器人精准识谱与演奏……让观展者感受到了科技向善的力量。
分享科学前沿,传递科技的温度与情怀,调动激发千万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和潜力,提升社会公众科普素养,这是我们举办开放日活动的初心。
致敬所有为科技进步而拼搏的奋斗者!
近日,成者再次推出新款扫描仪--Aura Plus旗舰版。
北极光科技网于2018年正式上线。秉承“专注、沟通、领先”的媒体理念。
可是,就在小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发现以前保存的资料零七八碎,散乱不堪;如何把他们放到同一网盘里规规矩矩地归纳备份起来,就成为了新年选择的重中之重。
今天,搜狗公司正式发布S1、E1两款AI录音笔新品,还与故宫宫廷文化合作推出了S1和C1 Pro两款产品的故宫宫廷联名款。
和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相比,宝马近些年来在电动车上的速度要慢了不少。
标致作为法系车的代表车企,虽然较早的进入中国市场,但在国内的品牌运营方面同大众、丰田等头部车企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如今销量也是每况愈下,在国内车市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