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跟着营养专家学习减糖,同等条件下选无糖饮料

科技 2022-04-26 15:48:09

来源:   责任编辑:丰尚 60

  随着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深入人心,减糖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共识,而且也成为全球食品生产和消费发展的重要趋势。围绕“减糖”这一热点话题,4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办的“2022五道口食品沙龙·‘三减’之减糖高层研讨会 ”在京召开,多位权威机构的权威专家出席会议。

  图:研讨会现场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认为,在落实“减糖”具体措施中,也要学会科学认知糖,正确看待和理解代糖产品。

  图 杨月欣发表讲话

  落实“三减”生活,健康国家大计

  杨月欣介绍,根据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饮食因素导致的全球疾病负担占到22%,饮食因素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

  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发生重大改变,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等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9.3g(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为5g);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43.2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标准为每天25-30g);城市居民膳食脂肪提供能量比例达到36.4%,农村居民达到33.2%(《膳食指南》推荐值上限为30.0%)。《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3-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有4.1%-4.8%的个体糖摄入供能比超过10%,且这个年龄组人群的糖消费量还在逐年增长,其中含糖饮料、含糖酸奶、焙烤类食品等含糖食品消费量偏高是主要原因;近20年来,我国食糖人均消耗量从16g/天增至35g/天。与此同时,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慢性病患病/发病仍呈上升趋势。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

  说到“减”,一定是因为吃“多”了。高盐、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饮食确是引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危险因素,为了健康国家大计非减不可。联合国非传染性疾病问题第三次高级别会议中明确提出,政府要实施确保健康饮食的政策,采取避免消费盐、糖或不健康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和饮料的行动。

  “抑制不合理膳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的“最合算措施”之一,主要包括通过调整食品配方、建立支持性环境、大众教育和食品营养标签正面标识,以推进全民减盐。合理膳食以及减少每日食用油、盐、糖摄入量,有助于降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因此,我国政府从2016年开始提出开展“三减三健”行动,提倡“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2019年提出“合理膳食行动”,2021年完善了“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这些举措都是对大众健康的保护。

  科学认知糖,避免“减糖”误区

  杨月欣认为,糖是有双面性的。一方面它带给人愉悦的美好感觉,在有些食品生产中也离不开。另一方面,糖所含的热量约4卡路里,如果摄取过量而无法及时消耗,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成脂肪。从生理上来说,当人食用含糖甜食时,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会被激活,使人产生上瘾的快感。“甜味耐受”越来越甜,可能造成健康风险。

  因此,大众所要避免的是不必要的、过量的糖摄入。如食品生产加工、食品餐饮制作或消费者在家烹调过程中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单糖和二糖,以及添加糖,都要少添加少食用。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果汁浓缩物中的糖类,可以通过选择性限制适量吃。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控制和减少膳食中糖的摄入量,推荐在整个生命周期将游离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膳食能量(TE)的10%以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建议,中国人每天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正确理解“代糖”,合理减糖控糖

  杨月欣提出,糖的摄入与不良健康效应的关系备受关注。有研究结果显示,糖摄入多与肥胖、龋齿、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但是她也强调,人类对甜味的渴望无法消失,这时另外一种能够提供甜味的产品——代糖应运而生。代糖,顾名思义就是代替食品中糖的物质,即低/零卡甜味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对低/零卡甜味剂的定义是:能够赋予食物甜味但产生较少能量或不产生能量的一类食品添加剂。通俗来讲,就是一类具有较高甜度的物质,满足甜味的感受,基本无能量或低能量的甜味剂,这也为需要减糖和控糖的人群带来了便利。

  杨月欣在最后表示,代糖物质在中国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要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官方通告文件为准。

  与会专家就“减糖”相关话题充分发表意见,以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消费者需求和食品行业发展为引导,共同商讨、谋划推动“减糖”在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