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人大代表姚鹃:保障儿童食品健康消费,亟需从教育和标准端发力

科技 2022-03-08 18:33:51

来源:   责任编辑:丰尚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要求。在全生命周期中,儿童时期的饮食习惯、食育认知极为重要,将影响一生的健康,儿童健康成长更需要合理、科学的膳食营养管理。

  但现阶段儿童食品问题不少,对此,正在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姚鹃在其提交的《关于推动儿童食品标准化规范化健康发展的建议》中强调,要促进儿童食品产业发展、保障儿童健康,亟需加强食物营养健康教育、完善儿童食品标准。

  饮食结构失衡、标准缺失,影响儿童食品发展

  姚鹃介绍说,儿童食品市场方兴未艾,但一些不良因素的存在,影响了产业发展和儿童健康。

  我国儿童膳食不平衡问题突出。中国营养学会等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约51%家长反映3-12岁的学龄及学龄前儿童存在日常膳食结构显著不均的问题,且达到膳食结构均衡性优秀水平的儿童不足3成,如肉类摄入量偏高、谷物和蔬菜摄入量偏低等明显偏食问题。

  新一代父母健康认知虽有所增强,但养育健康行为明显不足。

  与需求缺口极不适应的是,我国儿童食品供给侧发展严重滞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科学的儿童食品标准体系,生产经营依循成人食品标准,导致“儿童食品成人化”,很多产品并不适合儿童,给企业和消费者选择都带来了困惑。

  教育和标准发力,推动儿童食品健康发展

  在强大的市场需求下,儿童食品赛道发展迅猛,仅去年增长就超两位数。不过,入局者虽多,但知名品牌乏善可陈,“产品雷同、缺乏内核”现象凸显,还有不少滥竽充数者。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一些新消费品牌尝试科学发展儿童食品产业,并出现了窝小芽等试水成功的儿童食品品牌,但整个产业仍需提升和完善。

  针对产业现状,为推动儿童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促使儿童饮食结构健康合理,更加符合膳食指南的相关要求,姚鹃建议从以下多方面发力:

  一是广泛开展儿童食物营养教育。

  依据《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等科学依据,依托家庭、社区、幼儿园等场景,全面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建立家长和儿童健康饮食认知,并指导践行。如学龄前儿童进餐频率为:每天早、中、晚三次正餐和上午、下午各一次加餐,如晚餐较早,可在睡觉前2小时安排一次加餐;正餐宜营养全面,加餐以水果、奶类为主,引导儿童选择多种食物、健康食物等。

  二是建立健全儿童食品标准体系,引导儿童食品产业从发展中规范到规范中发展。

  宜通过建立《儿童速冻食品》、《儿童预制菜(具体菜品)》、《儿童糕点》等系列标准,逐渐建立和完善以儿童正餐、儿童加餐、儿童零食等为框架的儿童食品标准体系,让儿童食品产业发展有对应的技术法规指导,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三是扶持儿童食品产业发展。

  儿童食品产业既是食品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模块,也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增强社会劳动力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通过“三减三健”等国家行动的产业落地,通过产业监管规范,通过卫生、疾控等部门的指导和科普,引导社会关注和产业升级,促进儿童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特别建议,每年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月行动中,设立儿童食品专门模块;2022或2023年,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月的年主题设定为儿童食品,以期形成一定的社会效应,快速形成一定共识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