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责任编辑:禹锋
洛阳新安县郁山脚下,有一个依山抱水,底蕴深厚充满传奇色彩的古村落——它就是与“南街村”齐名的“土古洞村”。
“土古洞村”被誉为“红色新农村”,不仅“红”、“新”而且“奇”。
这个传奇村庄,离不开这里的传奇书记——郑向东。郑向东1985年走马上任的时候,村里是出了名的一穷二白。当时的土古洞村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流:“没水没路没学堂,只有四架山脊梁,人均收入几十元,一年四季闹饥荒”。面对重重困难,郑向东觉得自已有责任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千方百计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于是,他就发动群众群策群力解决群众吃水难、学生上学难以及群众行路难等问题。
他不辞劳苦,说干就干。从改善村民的生存条件着手,首先打响了向贫困宣战的第一战——修路。
他带领全村群众几百人一起奋战在工地上,两个多月几百个人,千辛万苦修好的路基被突如其来的一场洪水冲毁了,他带领大家重修,再次被冲毁,他怕大伙儿泄气,就带领学习毛主席的《愚公移山》,学习大寨人“三战狼窝掌”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饶,再修。终于修通了2.5公里出村的道路,后经拓宽,取直,剥坡,硬化,终于建成了国标三级柏油路。现在的土古洞村实现了村组户道路硬化,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还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先决条件。
1987年他带领大家拆除了学校危房,集资建起了新校舍,当时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很快落后了,1997年他们又作出决定,要在新村中间兴建一座高标准的教学楼,得到了群众的一致拥护和支持。他卖掉自家耕牛带头捐款2000元,很快全村共捐款10万元,又多方筹资60万元,奋战九个月,一座功能齐全50年不落后的教学楼终于落成。在教学楼施工期间,他天天到工地检查质量,督促进度。群众说,他又给子孙后代办了一件大好事。
1989年,他带领村民开始动工兴建自来水工程,利用自然落差,翻山越岭,埋设地下管道六千米,从2公里外引来了山泉水,当年就使村民吃上了清澈甘甜的自来水。
1991年为发展集体经济,造福土古洞人民,他提出开办煤矿。费尽周折搞来地质图纸,筹集资金,招揽技术人才,购买机器设备,办理各种证照,克服重重困难,历时一年多打井115米,终于在1992年3月15日煤矿透煤了,煤矿建成后土古洞村的集体收入每年可达百万元以上,为土古洞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煤矿的建成更加坚定了他带领群众奔向富裕的信心决心和勇气。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带领大家办企业的劲头更足了。先后引资建成了新型墙体建材厂,生物制药厂,奶牛示范场。集体投资400万元建成纯净水厂,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集住宿、洗浴、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土古洞温泉山庄,投资400多万元,建起了毛泽东纪念园,成了新安县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温泉旅游的新亮点。
(土古洞村毛泽东纪念园)
村里还出台鼓励措施,拿出资金帮助农户改善生活,使家家房屋实现翻新,沼气得到普及,有线电视全部入户。
现在,村民吃上了自来水,村里建起了新学校,沥青、水泥道路延伸到家家门口,主干道有10米多宽,两旁栽种着女贞、雪松、柳树、梧桐,点缀着鲜花、灌木。超市、卫生室、文化大院整齐划一,内部设施齐全,构成便利村民的社区服务中心。
村里出资,设立专人看护山林、保洁街道、清运垃圾、维护自来水管道。如今,村民吃自来水免费;高中生、大学生获得专门奖励;80岁以上老人逢年过节有人上门祝寿;过春节人人享受一份福利;五保户除了政府救助外,村里也给补助。郑向东说,村民们互帮互助的事年年都有,村里极少出现吵架的事,集体共同富裕凝聚了人心。
新村建设的十分精致、漂亮,这几年村里陆续投入资金改善村容村貌,村民粉刷院墙、翻新门楼都有补助。沿沟边修起了造型别致的小“长城”,既加强了安全防护,又有效利用空间,建成了多个休闲小广场。家家户户干干净净,多数院墙、房屋都很新。出乎意料的是郑向东却住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的陈旧老房子中,几间平房、砖石拱窑。郑向东说:“个人富不算富,大伙儿都富才算富。我有个心愿:等村民全都搬进新村,住进新房,我最后一个搬!”
如今的土古洞村家家住上了楼房,拥有小轿车近百部。超市、卫生所,健身娱乐中心、图书阅览室、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街道硬化、村庄绿化、亮化被定为洛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土古洞村村容村貌)
郑向东说,土古洞村从1995年开始土地收归集体,实行统一分配,走共同富裕道路。这一做法,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请上级批准,成为洛阳乃至中国的一个特例。
土古洞村因村里有一个1500多米深的土洞而得名。相传北宋初年,道教高人陈抟不愿与赵匡胤争夺天下,隐居此处清修。10多年前,土古洞村的集体经济、基础设施还十分落后。全村200多户、1000多口人,有30多个姓,大部分人都是过去逃荒要饭聚集到此打孔窑洞定居下来的。村民们感叹:“无水无路无学堂,只有四架山脊梁。”
走集体化道路,凝聚了全体村民的力量,使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村民得到实惠,大伙也尝到了走集体道路、共同富裕的甜头。土古洞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和谐发展为主题。坚持学马列、学雷锋、唱革命歌曲,不忘初心。
“村子富不富,全靠党支部。”近10年来,郑向东带领村里一班人,办起了矿泉水厂、奶牛示范场、新型墙体材料厂等多个企业,壮大了集体经济。
土古洞村的和谐,也表现在民主管理、公开透明,村干部不搞特殊化上。
土古洞村流传着村干部“拴小车”的故事。村里有一辆“桑塔纳”轿车,是为了工作需要购置的。购车前,村“两委”进行研究,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车买回来后,村里在政务公开栏里立下规矩:公车公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用。村里在每年春节期间,都把小车用绳子拴起来,杜绝干部节日用车、私自用车。
土古洞村通过办企业,现在一年集体经济收入达上百万元,多年来用于道路、自来水、小学校舍等建设累计达到1000多万元。
近年来,在引导村民致富上,村里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有计划培训村民,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现在,村里200多人常年在外务工,几乎家家户户有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大多数农户增收的重要来源。
二是“土里刨金”。土地收回集体所有后,村里进行统一分配,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村里又请农业专家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加上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村民“土里刨金”,不断增收。
集体有了钱,如何让村民共享?土古洞村的做法是:改善基础设施,让全体村民从中受惠;建立保障机制,使村民感受集体的温暖,消除后顾之忧。
郑向东带领支部一班人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经常深入困难户家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30多年来,他带领土古洞村党支部一班人,开展大学毛著、大学雷锋,大唱革命歌曲的“三大活动”,不但改变了土古洞村一穷二白的面貌,还营造了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心思集体、人心思发展、人心思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如今的土古洞社区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各项工作蓬勃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光彩照人,魅力四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多次表彰和赞扬。同时也受到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
土古洞是新中国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土古洞一面抓精神文明建设、一面抓经济建设,康养建设和文旅建设,成绩显著。
(土古洞郑向东书记陪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文研所副所长林秋璇、驻京办王洪刚考察藏兵洞)
近年来,来探寻“藏兵洞”文化的游客也络绎不绝。
郑向东说,发现土古洞是很偶然的。1976年,村里一户姓何的人家挖窑洞,一不小心把下面的窑洞顶挖穿了,藏兵洞才得以重见天日。看着深不见底的土古洞,村民们都很害怕。直到1977年,才有村民冒险下去一探究竟,结果让人很震惊——下面有12个窑洞,洞和洞相连,有1500多米深!更神奇的是,土古洞还有别的出口,位于山的另一面,仅容一人通过,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郑向东书记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专家介绍藏兵洞出土文物)
当地人传说,北宋初年,道教高人陈抟不愿与赵匡胤争夺天下,隐居此处修炼,土古洞便是陈抟的修炼之地,村民们曾在土古洞中发现了宋代的瓷碗,日晷以及蟠龙碑帽,给藏兵洞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村里还有棵千年老树,为陈抟手栽,饱经风霜树身已空,濒临枯萎之际忽又枯木逢春,新芽勃发。据说,还有癌症病人到此不治而愈,又为这棵老树、这个老村庄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郑向东书记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专家介绍藏兵洞中发现的文物)
近日,成者再次推出新款扫描仪--Aura Plus旗舰版。
北极光科技网于2018年正式上线。秉承“专注、沟通、领先”的媒体理念。
可是,就在小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发现以前保存的资料零七八碎,散乱不堪;如何把他们放到同一网盘里规规矩矩地归纳备份起来,就成为了新年选择的重中之重。
今天,搜狗公司正式发布S1、E1两款AI录音笔新品,还与故宫宫廷文化合作推出了S1和C1 Pro两款产品的故宫宫廷联名款。
和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相比,宝马近些年来在电动车上的速度要慢了不少。
标致作为法系车的代表车企,虽然较早的进入中国市场,但在国内的品牌运营方面同大众、丰田等头部车企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如今销量也是每况愈下,在国内车市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