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责任编辑:禹锋
2020年8月20日,贝壳找房发布《2020新一线城市居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贝壳研究院对包括15个新一线城市进行研究,从购房成本、购房者画像、楼盘特征、社区品质等多个维度进行对比,为新一线城市居住基本情况及突出差异进行了分析。
此次选取的15个新一线城市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为了更鲜明的对比分析,报告还选取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和典型的二线城市共38城,对居住核心指标进行指数化分析研究。
报告发现,城市居住画像上,在30岁-35岁成为主流购房人群,合租群体的租住面积集中在15-20平米。在新一线城市中,成都、西安、南京等城市二手房交易较为活跃。其中,南京购房平均年龄为32.8岁,高楼龄小区占比较高。
新一线城市居住竞争力PK,深圳最强南京第十
分城市等级看,一线城市的居住竞争力指数为59.85,整体高于新一线城市。
19个城市中,深圳居住竞争力指数较高,且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广州、成都、武汉、北京等城市。从细分的指标维度看,深圳居住成本虽然在样本城市中是最高的,但是其在楼盘品质度和居住生活便利度方面狂揽两项第一,且城市拥堵指数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排名靠后。
新一线城市中,居住竞争力指数较高的城市有成都、武汉、重庆、天津等,其中成都的居住竞争优势在新一线城市梯队中脱颖而出。成都2020年上半年成交均价为14049元/平,住房成本占收入的比例明显低于杭州、南京等城市。南京居住竞争力指数排名第十,杭州排名第十三。
杭州、南京领跑房价收入比和房租收入比
新一线城市中,杭州和南京的房价收入比领跑,甚至超过了广州;杭州、合肥、南京的房价涨幅明显超过居民收入增长;厦门房价收入比为18.9,仅次于深沪京。长沙、沈阳、重庆的房价收入比相对偏低。其中,长沙是典型的居住友好型城市,收入涨幅明显跑赢房价,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211元,同比增长8.7%;而2019年二手房成交均价11063元/平,同比下降3.6%。
一线城市换房成本超百万,难圆百平梦。北京和上海换房前后套均总价差额超过100万,套均面积差额均为16平,但是换房后平均住房面积分别为93平、86平,尚未超过100平。
新一线城市中西安、杭州、南京换房成本几近相同,但是换房面积差额存在显著差别 ,西安换房后面积平均增加21平,而杭州、南京仅增加8平和9平。
相比于房价收入比,房租收入比更贴近反映一个城市的生存压力。如果按30%的租房幸福线来看,在新一线城市,除了杭州和南京房租收入分别为38和31.6外,其他新一线城市房租收入比均在30以下,大多数新一线城市租房居住负担处在合理区间。
具体城市看,新一线城市中,房租收入比较高城市是杭州和南京,分别为38和31.6。而重庆、长沙等城市房租占收入的比重较低,房租占收入在20%上下,对租客来说更为友好。
天津购房平均年龄最大,南京为32.8岁
此次报告发现,无论是一线、新一线还是二线,主流购房人群平均年龄集中在30岁-35岁之间。三十而立,购房置业。新一线15城中,合肥30岁平均年龄最年轻,这一水平在38个主要城市也是最低的;而天津以平均35岁的购房年龄在15城排行第一。值得关注的是,厦门与哈尔滨两个城市平均购房年龄也达到35岁,超过京沪34岁、深圳33岁平均水平。南京购房平均年龄为32.8岁,排在长沙后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一线城市中深圳、北京二手房流动性大,广州、上海的流动性相对较低。深圳外来人口流入量大,2019年常住人口增量达到41.22万人,住房需求较大但供应相对不足导致深圳二手房买卖租赁的交易频率均比较高。
新一线城市中,成都、西安、南京等城市二手房交易较为活跃,而佛山、沈阳、长沙、重庆二手房流动性较低。
结语
新一线城市榜单每年都有新变化,而人们的居住生活也正随着城市经济、人口迁徙而律动起伏。在新一线居住这一城市维度上,贝壳采集的大数据恰逢其时。多维度的描述,可以帮人们看清城市居住的新变化与新趋势。在不远的将来,将有更多关于房、人、客的精准画像分析,将有更多由数据驱动的服务落地生根。用大数据解读新居住,洞见城市新生活。
近日,成者再次推出新款扫描仪--Aura Plus旗舰版。
北极光科技网于2018年正式上线。秉承“专注、沟通、领先”的媒体理念。
可是,就在小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发现以前保存的资料零七八碎,散乱不堪;如何把他们放到同一网盘里规规矩矩地归纳备份起来,就成为了新年选择的重中之重。
今天,搜狗公司正式发布S1、E1两款AI录音笔新品,还与故宫宫廷文化合作推出了S1和C1 Pro两款产品的故宫宫廷联名款。
和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相比,宝马近些年来在电动车上的速度要慢了不少。
标致作为法系车的代表车企,虽然较早的进入中国市场,但在国内的品牌运营方面同大众、丰田等头部车企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如今销量也是每况愈下,在国内车市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