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责任编辑:禹锋
话题可以先扯远一些。
上世纪70年代,笔者父母有幸参与了山西娘子关电厂的建设。这座电厂之后因为刘慈欣和他的《三体》而闻名。当然现在看来,深藏在山洞里的10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确实只像一辆小排量的QQ汽车,但当时这就代表了我国火力发电的最高水平。
在此后30年间,笔者父母又先后参与了中国第一台30万千瓦机组,以及100万千瓦机组的建设,见证了中国火力发电的历史。
“老基建”与“新基建”
引入主题。发电厂与数据中心确是代表了不同时代,但也颇有几分相似。前者是“老基建”,后者是“新基建”;前者提供着电力能源,驱动着工厂中隆隆作响的机器,点亮了每个家庭的电灯、电视,而后者既是微缩的物理世界,也是无边的数字世界,数据中心正在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数字能源,将数据转化为生产力,驱动着行业数字化转型。
而此正是本文的主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迪顾问”)出品的两部研究报告, 充满了可延伸思考的价值。《2020年中国大数据中心产业生态白皮书》,阐述了数据中心的市场格局、生态格局;《2020年中国“新基建”建设与发展机遇研究》,则以“新基建”为背景,分析论证了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华为数字能源中国行2020白皮书发布仪式
确实,中国数据中心建设,似乎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截至2019年底,中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数为265.8万架,同比增长28.7%,在建数据中心规模也达到约185万架。同时,赛迪顾问也给出了市场另一端的数据:2019年中国IDC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1493.1亿元,同比增长31.2%。
是谁在驱动数据中心?
由此,也引出我们最可关心的问题,是谁在驱动数据中心市场?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在政策层面,“新基建”无疑是最大的红利释放。其内核正是为智能经济的发展,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层支撑。
而以此为背景观察市场,在相关政策发布后,国内诸多省份已快速落实了相关重点工程。根据赛迪顾问统计,纳入省级重点投资计划的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东部地区共有406项、中部地区373项、西部地区 216 项。而且这些重点工程无一例外地,都会涉及到新型数据中心的建设。
当然,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是“新基建”在驱动数据中心发展,政策更像是市场趋势的催化剂,产业趋势才是核心动力。其实,早在5年前,金融、能源等行业已经在开始数字化转型,在疫情之后,更多的企业更已意识到,数字化重构将对保护企业业务连续性,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数字技术正处于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一往无前地相继成熟,这带动了应用场景的指数级增加,数据流量也将迎数十倍级爆发。
在此,不必去深究是数字技术的成熟,带来了数据的爆炸增长,还是数据的增长,催熟了数字技术。更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几种因素相互作用,驱动数据中心产业的增长。
因为没有数据中心和超算中心等的算力支撑,海量移动应用、云服务、工业仿真、动画渲染等应用就无法顺利展开。因为没有数据中心的能量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将时常受到“断电”的困扰。
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据此背景,话题还可进一步延伸,延伸至数据中心发展趋势。即数据中心要怎么建?1000个机柜多少钱?2000个机柜又要投资多少?如何评估CAPEX(资本支出)和OPEX(管理支出),如何尽快收回成本,并准确定位客户群体?
上述问题并非老生常谈,因为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答案。从现阶段来看,数据中心的发展与火力发电厂,又有几分相似。这就像过去40年间,中国火力发电机组单台能量,从10万千瓦,发展到100万千瓦;而装配两台60千瓦的发电机组的发电厂,额定员工数量或都不超过160人。
也就是说,当年娘子关电厂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娘子关电厂的员工从2000人,压缩到400人,都是历史的必然,都恰在证明我们的能源产业,始终处于快速的发展之中。
与此类似,数据中心的发展也在延续类似的路径。大型数据中心,超大型数据中心正成为趋势;预制化和模块化数据中心,正在占据C位;数字化协同AI智能,数据中心无人化解决方案将成为大方向;锂进铅退、风液融合等新技术的市场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数据中心环境设施与IT设备联动,也已经逐步落地。
这就是数据中心的产业趋势,针对上述趋势,其实赛迪顾问相关数据也已经证明。2019年,中国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达到12.7%,而在规划在建的320座数据中心中,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达到 36.1%。同时,2019 年中国微模块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到 62.9亿元,比2018年同期增长17.2%,高于同期数据中心市场的增长率(13.5%)。
更高的要求并不高
如何理解上述数据?其实,以上产业趋势始终是在相互作用下协同发展。数据爆炸性增长,催生了市场对超大型数据中的需求,数据中心也同时由支撑系统,转向生产系统。由此这就对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节能环保、智能运维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或者也可如此理解,上述趋势的综合作用,并不是考验科技企业的单项能力。举例说明,预制化和模块化并不是搭积木。在此方面,华为既提供产品模块化、机房模块化、数据中心模块化等,不同颗粒度的解决方案,也输出以业务为导向的数据中心顶层设计。
不仅如此,不仅是诸多综合能力,以及顶层设计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也是考量科技企业的核心标志。上海地区的数据中心,能否做到PUE小于1.3?答案肯定是可以,但前提是植入人工智能。
PUE是数据中心能耗与IT能耗的比值,工信部相关指导意见则已经提出:到2022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PUE需小于1.4。而观察历史,2007年~2013年,PUE值从2.5,迅猛下降至1.65,但在2013年以后,降幅则趋缓,过去三年基本持平。
这就是说明,传统制冷解决方案虽竭尽全力,但已没有“压缩空间”,人工智能则突破了这一瓶颈。仍以华为为例,通过引入AI等智能化自控手段,可以洞悉IT设备的负载变化,可以自动算法优化空调运行参数、冷冻站运行参数,从而达到节能的目标。
而且此方案,不挑区域,可广泛适用。也不论采用风冷还是水冷等不同的制冷形成,效果同样明显。由此,上海地区的数据中心,PUE值已从1.4,降低至接近1.2。以6KW/千柜10年TCO计算,PUE每降低0.1,将节省电费2500万元,这无形中已为数据中心增加约5000万元利润。
技术跨界融合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越低的PUE是否代表越优的数据中心总能耗,这点是值得商榷的。如果单纯降低数据中心制冷系统的能耗,一旦服务器超出了合理运行的温度区间,必然会出现宕机、出错等情况。因此,如何系统考虑数据中心环境设备与IT设备,不是仅局限于PUE的降低,而是以数据中心整体能耗最低为最终目标,这需要兼顾数据中心弱电设备、环境设备、IT 设备等整体系统。
在此方面,华为的思路就很有借鉴性,其利用数字技术和电力技术跨界融合,推动“风进水退”、“锂进铅退”、“硅进铜退”、“AI运维”等一系列变革,加速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部署,让每一个瓦特承接更多的算力。对此,华为数字能源产品线副总裁方良周表示,华为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实现最优的电能转换、存储和控制,打造极简、绿色、智能、安全的数字能源解决方案,持续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华为数字能源产品线 副总裁方良周
前景与能力
由此可见,模块化、智能化、绿色化数据中心,已成未来趋势。但趋势面前并非人人平等,因为多元的产业趋势,多元化的技术趋势,已对科技企业提出更具底蕴、更综合性的能力需求。
当然,此文最后,还可再次引用赛迪顾问数据:预计到2022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到5255.6亿元,未来三年年复合增长率将到达12.4%,中国IDC服务市场规模也将达到3552.3亿元,增速 34.2%。
即市场前景无限,德能配位方能占有一席之地。
近日,成者再次推出新款扫描仪--Aura Plus旗舰版。
北极光科技网于2018年正式上线。秉承“专注、沟通、领先”的媒体理念。
可是,就在小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发现以前保存的资料零七八碎,散乱不堪;如何把他们放到同一网盘里规规矩矩地归纳备份起来,就成为了新年选择的重中之重。
今天,搜狗公司正式发布S1、E1两款AI录音笔新品,还与故宫宫廷文化合作推出了S1和C1 Pro两款产品的故宫宫廷联名款。
和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相比,宝马近些年来在电动车上的速度要慢了不少。
标致作为法系车的代表车企,虽然较早的进入中国市场,但在国内的品牌运营方面同大众、丰田等头部车企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如今销量也是每况愈下,在国内车市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