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探索

他提出“戴森球”假设,悬念留待未来揭晓

科学探索 2020-03-09 12:06:38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李琦

导语

近日,著名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Dyson)在美国普林斯顿因病去世,终年96岁。

  戴森最大胆的科学设想,无疑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戴森球”——一些高级外星文明为了尽可能利用能量,可能会将主星用太阳能收集器包裹起来。这个想法无比疯狂,但至少现在,我们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而且,就在几年前,一颗奇特的恒星让戴森球再次受到关注。

  奇怪的亮度变化

  2014年,当时还是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的塔贝萨·博亚吉安(TabethaBoyajian),从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中,发现了一颗亮度变化难以解释的古怪恒星——KIC8462852。这种变化看起来并不像是行星经过恒星和望远镜之间时导致的恒星变暗现象,而其他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也都被她排除掉了。当她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分享这个发现时,有人提出了一个非比寻常的想法:或许,导致这颗恒星亮度变化的是外星科技。

  如果外星文明并不仅仅是科学幻想,这颗亮度正在逐渐降低的恒星,有没有可能是我们人类所掌握的第一份证据呢?

  这颗让博亚吉安困惑不解的恒星,现在官方名为博亚吉安之星(Boyajian'sstar),俗称则是塔比之星(Tabby'sstar)。它不仅让天文学家着迷,也让公众很感兴趣。像所有重大谜题一样,它催生了近乎无穷多种候选解答,但没有一种可以完全解释那些奇特的观测结果。或许,真正的答案藏在已知的天文学现象之外。

  KIC8462852的光变曲线中,类似于凌星现象的凹槽看起来会随机出现,其中的一些只持续几个小时,另一些则长达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有些时候,这颗恒星的亮度会降低1%左右(相当于最大的凌星行星可能导致的亮度变化),但另外一些时候,恒星的亮度竟然会降低20%之多——没有任何人类已知的行星系统可以产生如此极端、变化如此之大的光变曲线。

  博亚吉安之星的奇异之处远不止如此。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的天文学家布拉德利·谢弗(BradleySchaefer)表示,根据存档的数据来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博亚吉安之星亮度下降了15%以上。

  谢弗的说法引起了巨大争议,因为恒星在数十年里亮度发生明显下降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正常的恒星来说,在诞生后长达几十亿年的时间里,它们的亮度基本是保持不变的。只有在恒星濒临死亡的时候,亮度才会有“快速”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时间尺度通常也是百万年量级的。而且,恒星快速的亮度变化还会伴随着其他标志性信号,博亚吉安之星也没有这些信号。根据其他已有的观测结果,它就是一颗不起眼的中年恒星。事实上,除了亮度下降这点比较奇怪之外,这颗恒星毫无特殊之处。

  不过,谢弗的说法得到了天文学家本杰明·T·蒙泰(BenjaminT.Montet)和约书亚·D·西蒙(JoshuaD.Simon)的支持,后者重新检查了这颗恒星的开普勒原始数据。这些数据并不像光变曲线那样为人所熟知。他们发现,在开普勒持续观测的4年时间里,博亚吉安之星变暗了3%。这个现象与短期的亮度下降一样令人惊奇。

  排除法剩下的假设

  研究人员排除了许多可能导致此变化的原因,却仍然无法解释两个奇怪得令人完全摸不着头脑的现象:恒星在至少4年(也可能是过去的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缓慢变暗;恒星亮度毫无规律地大幅度降低,持续几天甚至几周。虽然天文学家希望这二者可以有一个统一的解释,但即使单独一个现象都很难解释,更别说同时解释这两个了。

  在排除掉许多可能的原因后,天文学家把目光瞄向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外星文明的巨型工程。这种工程结构类似于“戴森球”。

  想象一下,一个外星文明建造了数量巨大的能量收集板。这些收集板围绕在主星周围,轨道不同,大小各异。其中一些较小的板块的总体效果就像一块半透明的屏幕一样,遮挡一部分星光。

  相关研究现在已经开始了,博亚吉安正在利用位于西弗吉尼亚的绿岸望远镜对博亚吉安之星进行观测。就目前来说,对于这个最为惊人的假说,我们难以裁定它是否成立,因为我们对于设想中的外星生命了解得实在是太少了。

  作者:金伯利·卡蒂埃、贾森·赖特

  翻译:梁恩思

  来源:环球科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