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讯

着急上火!科学家摆摊卖蓝莓

快讯 2024-07-28 16:05:22

来源:   责任编辑:李琦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李思辉通讯员杨文

去年年中,本报以《寻访山坡坡上的“科学家”》为题,报道了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杨夫臣潜心研究蓝莓、助力当地百姓致富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时隔一年,记者再度探访该所位于武汉的蓝莓试验基地,了解最新进展。

杨夫臣徐爱春/摄

  ?

探园

果实深蓝色、果个儿较小的是“园蓝”,果皮紫蓝色、果粉较厚的是“粉蓝”,树冠开张、果实中等大的是“顶峰”,每颗都有硬币大小、个个丰硕的是“绿宝石”……烈日下,土地的热气裹着蓝莓的甜香扑面而来,在杨夫臣的带领下,记者一一了解不同蓝莓品种的长势。

杨夫臣告诉《中国科学报》,今年湖北蓝莓长势不错,全省总规模预计超过2万吨,其中,该团队选育的品种产量占到近一半。

与往年不同的是,在杨夫臣团队的推动下,湖北多个蓝莓种植大户开启了蓝莓全基质栽培(即无土栽培)种植模式。研究团队以透气性强的草炭土、椰糠及珍珠岩为基质,指导农户以水肥一体化方式进行精准施肥,让蓝莓根系处于最适宜的环境,激发增产潜力。

目前,采用上述技术的数千亩蓝莓长势良好,实现了一年挂果,有望“两年回本,三年盈利”。

最近几年,该团队从国外引进10多个特早熟品种,使湖北地区蓝莓成熟时间从5月中旬提前至4月中旬,早熟蓝莓市场价一度达到138元/斤,满足了高端市场需求。

“密斯蒂”蓝莓。

  ?

“粉蓝”蓝莓。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供图

  ?

摆摊

湖北原本不产蓝莓。

该省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类型和土壤性质并非蓝莓的适宜产区。以杨夫臣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通过引进适宜品种、改变起垄方式、改善土壤性质、创新生产管理模式等方法,愣是让酸甜可口的蓝莓鲜果成为当地农户和企业的“甜蜜事业”。

鲜为人知的是,2011年夏天,湖北第一批蓝莓挂果丰收后,却遭遇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湖北安陆市伍欣甸园蓝莓种植基地负责人叶小伍告诉记者,当时满园都是成熟的蓝莓,却没人上门收购。

了解到这一情况,作为技术专家的杨夫臣急得上火。“蓝莓盛果期时间短,不及时销售,农户损失就大了。”他干脆拎起几篮子蓝莓就直奔武汉的水果批发市场。

杨夫臣每到一个市场都找一个显眼的位置就地摆摊,不停地向进货的批发商推销:“本土蓝莓现采现卖,新鲜口感好,花青素含量高,具有明目护肝等功效。”对方看他不像水果商贩,问他是干啥的。他说是搞研究的,湖北的蓝莓很多都是他选育的。商户们先是一愣,最后决定批发一些试试看,没想到,这些蓝莓还挺受终端消费者欢迎。

杨夫臣赶紧把这个“商机”告诉种植大户。起初,但凡有蓝莓运输车进武汉,杨夫臣就等在路边、上车,带着司机一起去找批发商。后来种植户和批发商对接起来了。于是,每天清晨,一车接一车的新鲜蓝莓,从湖北各地的种植基地被运送到武汉的各大水果批发市场。

2019年,连锁企业百果园慕名考察安陆市伍欣甸园蓝莓种植基地,并与该基地签订购销协议。再加之一些大型商超的集中采购,湖北的蓝莓有了畅通的销售渠道,供需两旺。杨夫臣总算松了一口气。

信任

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研究,杨夫臣团队的蓝莓栽种技术不断得到推广,深受广大农民和种植大户的信任。

最初,大家并不完全相信他带来的技术。杨夫臣说,因为湖北历史上不种蓝莓,所以大家对这类水果的种植和管理知之甚少。比如,他要求农民挖一个坑种一棵树苗,并且每个坑都要进行精细的土壤改良。看着干活的农民不按方法来,他就上前阻止,结果根本没人搭理。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讲解其中的利害,直到对方接受。

在湖北红安县一处果园里,由于驱虫方法不当,他要求干活的农民返工,不料对方当场就翻了脸,十多个人甚至把他围了起来,要求他道歉,幸好合作社负责人赶来解围……

“不能怪他们,他们没种过蓝莓,不知道它的特殊性。”事实证明,采用杨夫臣的技术种植、管理,蓝莓长势就好;不按照标准操作,收成明显就受影响。慢慢地,那些固执的“老把式”也服了气,不得不承认“搞蓝莓,按杨专家说的办,准没错”。

杨夫臣的故事被《中国科学报》等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

今年,杨夫臣被授予“中国科协2023年度最美科技志愿者”称号,他是湖北省当年度获此荣誉的唯一一位科学家。

面对“蓝莓科学家”的赞誉,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对于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大干快上”发展蓝莓种植、观光、加工产业的“万丈豪情”,他不止一次提出反对意见:“蓝莓种植技术要求高、环境要求严、加工附加值不确定、市场需求有限,应该稳步发展、循序渐进,不宜盲目扩大规模。”

“我常年和种植户打交道,知道农民兄弟不容易,他们抗风险的能力弱,经不起拍脑袋决策和瞎折腾。”杨夫臣说,“科学家更要讲科学。”

《中国科学报》(2024-07-26第3版综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