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TechWeb 责任编辑:徐浩
11.7%,2.59%,-6.14%。这是3月20日之前美团点评前三个交易日的表现情况。在上周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财报之后,由于亏损的扩大,导致美团的股价在财报发布后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周五才有所回升。
11.7%,2.59%,-6.14%。这是3月20日之前美团点评前三个交易日的表现情况。在上周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财报之后,由于亏损的扩大,导致美团的股价在财报发布后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周五才有所回升。而在昨天,美团的股价再次下跌。前后几天的上下波动,除了受到财报的影响之外,还在于美团上市前投资者及基础投资者股份在20日将正式解禁。
今天,是美团上市满六个月的日子,也是迎来大考的日子,限售期满。根据美团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除去腾讯、红杉资本持有的股份,美团点评在今天解禁的B类股近27亿,按照3月19日的收盘价51.95港元计算,美团今天的解禁市值将超过1400亿港元。相比较下,美团现在的总市值约2940.26亿港元。
“我已经在今天卖出手里大部分的美团股票,等着看20号的历史时刻”,一位美团股票的持有者表示,在他看来,趁着周五和周一的股价的回升卖出一部分,看看解禁这两天的表现,总感觉会“一泻千里”。
千亿市值解禁
作为港股第二家“同股不同权”的互联网新经济公司,美团点评是顶着光环上市的,和小米一样,都受到了独特的礼遇,敲钟当天受到了业内外的关注,更是被寄希望会成为又一家千亿美金企业。
根据当时披露的数据显示,美团IPO发行价为69港元,扣除相关发行开支后共计募集资金325.6亿港元。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为了提升自己在二级市场的公信力,会引入一些份量够重的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帮助企业募资招股。在基石投资者方面,腾讯、Oppenheimer、Lansdowne、Darsana以及诚通基金预计认购15亿美元。其中,Oppenheimer将认购5亿美元、腾讯预计将认购4亿美元,Lansdowne、Darsana和诚通基金的认购金额分别为3亿美元、2亿美元和1亿美元。
上市当天,美团股价一度涨至74港元高点,市值达到4188亿港元,超过小米和京东,跻身全国前五大互联网公司。不过,好景不长,74港元是美团上市第一天的亮点,但也是上市至今的最高点。随后,由于大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美团股价一度下跌至40.25港元的低点。
截至港股周二收盘,美团股价报收于51.95港元,低于69港元的发行价,目前总市值约2940.26亿港元。今年以来,美团的股价表现还算不错,经历过低点之后,逐渐回温,一度涨至64.2港元,但随着财报的发布,股价又逐渐下跌。而今天,美团又迎来一个考验,那就是解禁。
一般情况下,股票上市的时候会限制部分股东手中的股票出售,以便维持股票价格的稳定以及掌控权。在期满之后,股票解禁,便可以正常交易上市流通。
3月20日,是美团上市满六个月的日子,近27亿股票将在今天正式解禁,市值更是超过1400港亿元,占美团总市值的近一半。根据招股书透露的信息显示,美团点评公司股票分为A、B两类。其中,A类股票一股的投票权相当于B类股票的十票,王兴、穆荣均、王慧文持有全部A类股票。也就是说,美团早期的投资者、高管员工以及基石投资者所持的股份都可以在今天套现离场。而这几天美团股价的上下波动,也能看出二级市场的不安,解禁体量太大,没人能准确预测美团今天的表现会是如何。
被给予卖出评级 又一个小米?
作为当下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之一,美团从创立到上市之间就一直受到投资人的欢迎,从2014年的3亿美元的C轮融资,到2017年的40亿美元融资,美团在上市之前累计融资金额近百亿美元。对于早期的投资者来说,前期低价格的入局,更是让其赚得盆满钵满。这一次限售期满,估计早期投资者会有一定的减持。
而对于上市时的基石投资者来说,由于美团股价目前的表现不太令人满意,短期内减持的可能不大。另外,对于公司高管员工来说,今天解禁后,卖出的比例和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作为港股第二家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公司,美团和小米在解禁期前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小米在解禁前三天股价也是先涨后跌。不过,在解禁体量上,小米不如美团,解禁股份数量大约30亿股,约占小米集团流通股比例大约19%。
在雷军的心中,小米的价值远不仅仅是现在二级市场所表现的那样。但是,事实证明,雷军错了。小米解禁日到了后,当日股价下跌6.85%,三天跌掉18%。而为了稳定股价,小米接连回购股票,雷军等控股股东承诺持有的所有股票继续锁定365天。
对于美团来说,或许在今天解禁时股价也会大幅的下跌,但何时能够回稳不好预判。而且,美团在上周已经公布了2018年业绩,净亏损的扩大更是让持有者心里没谱。
值得注意的是,在解禁日到来之前,中国通海证券首次给予美团卖出评级,目标价34.33港元。而按照该目标价,美团的市值还不到2000亿港元。对于做出卖出评级的原因,中国通海证券解释称,我们首次以非共识给予美团点评卖出评级,因为市场似乎没有完全抵消负面的连锁效应来自各部门不断升级的竞争压力和依赖补贴导致周转时间长于预期。来自核心产品外卖部分的竞争压力、共享单车持续亏损以及成本超支压缩利润率的风险使我们不断上扬场边。我们给予34.33港元的目标价意味着美团有37%的下跌空间。
跌涨背后 美团的喜与忧
对于解禁期到了的公司,股票的下跌是正常情况,早期投资者的套现离场也是很普遍。但是,解禁后,股价能否回稳,就看企业自身的价值和增长空间了。
根据美团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美团第四季度营收198亿元人民币,市场预期193.9亿元人民币。2018年总收入652亿元,同比增92.3%。从当初的单一条线,到现在的覆盖多个本地生活服务,美团点评想要打造一个本地生态服务闭环,从吃到玩儿,再到出行等。从目前的公司结构上来看,美团的收入来源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以及新业务方面。其中,餐饮外卖与到店及酒旅业务两大板块合计实现盈利。
2018年,美团点评餐饮外卖营收381.4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58.5%,到店酒店及旅游营收158.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24.3%,新业务及其他营收112.44亿元,占比17.2%。从营收占比上来看,餐饮外卖是美团的绝对核心,第四季度的收入超过110亿,相比较下,根据此前阿里巴巴此前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饿了么口碑业务的总营收为51.59亿元。
而在用户方面,财报显示,美团年度交易用户突破4亿,较2017年净增近1亿用户;年度活跃商家增长至580万,较2017年同期的440万增长32.1%。2018年,美团每位交易用户平均每年交易笔数达23.8笔,较2017年的18.8笔增加了5笔。
从衣食住行的全覆盖,到营收和用户的逐渐增高,美团在上市之后仍旧延续了此前较为快速的发展速度,新业务的拓展,更是丰富了美团的营收来源,这些都是美团给予外界的优质形象。不过,透过形象背后,美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一方面,新业务带来的巨额亏损,更直接地说,摩拜的拖累。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近四年时间,美团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中。只不过,在上市前,从2015年到2017年,美团的亏损是在逐渐收窄的。数据显示,经调整后,美团2015年亏损59亿元,2016年亏损54亿元,2017年亏损28.5亿元。而2018年,美团的亏损却高达85.2亿元,同比增长198.9%。
根据美团的表述,餐饮外卖与到店及酒旅业务两大板块合计实现盈利。而在新业务方面,由于网约车司机成本增加、收购摩拜加上各种成本的上升,导致新业务及其他部分2018年的销售成本从2017年的11亿元增至155亿元,毛利率则由去年的46%转为负37.9%。
其中,自2018年4月4日起,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人民币15.07亿元,但摩拜也贡献亏损人民币45.5亿元。当初,在收购摩拜之时,美团对其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摩拜能够促进美团整体用户数的增加。在王慧文看来,这是一个不错的生意。他指出,靠摩拜应该能赚些钱,不一定会赚很多,但也不会亏很多钱。除了现在财务模型不太好,这基本是个完美的生意。
但是,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摩拜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拖累。同时,日前,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指出,用户申请退还押金时,应当于当日(至迟次日)退还用户。加上后续网约车的继续投入,美团在资金流转方面也会遇到一定考验。
另一方面,美团在与饿了么的竞争中,从市场份额上看占据着上风,但是由于骑手成本的增加,导致餐饮外卖业务的毛利率有所下滑,销售成本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度,餐饮外卖毛利率只有13.8%,相比较下,到店酒店及旅游的毛利达到140.95亿元,毛利率达89%。
而阿里巴巴这边,依靠饿了么口碑在本地生活上的发力,势必在与美团竞争的过程中不会退缩。增速放缓的美团,压力可想而知。
谈及王兴,红杉中国的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认为,王兴比较低调,但从结果上看,王兴是一位好CEO。
解禁期股价出现短期的波动很正常,但伤了美团的元气还不至于。对于王兴及其团队来说,上市之后,就要有一定的改变,过去投资人看得是未来的市场价值,但是现在二级市场更看重盈利和营收的增速。美团的出现和成长,正是当下互联网发展的真实写照,而上市后价值的最好证明便是在于能否获得二级市场的认可。
近日,成者再次推出新款扫描仪--Aura Plus旗舰版。
北极光科技网于2018年正式上线。秉承“专注、沟通、领先”的媒体理念。
可是,就在小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发现以前保存的资料零七八碎,散乱不堪;如何把他们放到同一网盘里规规矩矩地归纳备份起来,就成为了新年选择的重中之重。
今天,搜狗公司正式发布S1、E1两款AI录音笔新品,还与故宫宫廷文化合作推出了S1和C1 Pro两款产品的故宫宫廷联名款。
和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相比,宝马近些年来在电动车上的速度要慢了不少。
标致作为法系车的代表车企,虽然较早的进入中国市场,但在国内的品牌运营方面同大众、丰田等头部车企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如今销量也是每况愈下,在国内车市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