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聚焦

日本模式告诉我们垃圾分类完了就该收费了

聚焦 2019-07-07 09:21:54

来源:界面   责任编辑:李琦

导语

2019年7月1日,上海正式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46个重点城市也在加快垃圾分类各环节建设。每当谈起垃圾分类,就不得不提到邻国日本。

Photo by Avinash Kumar on Unsplash

Photo byAvinash KumaronUnsplash

  教育普及、政策详尽、法规完善,日本成熟的垃圾分类制度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日本垃圾分类并非一帆风顺

  从垃圾分类类型来看,家庭垃圾在日本一般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资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

  相较于上海目前实施的垃圾分类政策,不仅分类更复杂,日本对垃圾丢弃的要求也更高,方法复杂、丢弃大多收费、时间地点要求更严格。

  虽然今天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十分严格,但在一开始,日本实行垃圾分类也是一路坎坷。

  20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时期到来,垃圾数量和种类剧增,垃圾管理的重点转向生产消费环节的源头预防。这一期间,垃圾资源化比例从1980年的2.50%提升至1989年的5.35%。

  直到下一个十年,垃圾分类的效果开始体现。90年代日本垃圾处置资源化比例从6.21%提高至15.20%。

  20世纪初,日本实施《地方自治法》,同时提出“3R”原则。2000年以来,日本垃圾处置资源化比例保持在19%左右。

  “谁污染谁付费”的收费制度

  虽然日本从20世纪80年就已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但根据日本环境省数据,日本垃圾减量化效果从2000年才开始显现,核心原因是垃圾收费制度的大规模实施。

  2000年以后,实施垃圾收费的自治体越来越多。

  在日本,常见的垃圾收费类型有5种,但94%的城市都选择单一计量收费制。

  收费方式主要包括指定垃圾袋、垃圾处理票。其中,指定垃圾袋(40L-50L容量)的单价以30-50日元居多。

  根据日本东洋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山谷修作的调查统计,截至2015年4月,日本全国1741个市、町、村中实施垃圾收费的共有1094个,收费实施率为62.8%。其中城市收费率较低,仅为56.2%。

  高焚烧率背后:发电量翻倍,也更“烧钱”

  除了地方自治的收费制,高焚烧率也是日本垃圾处理的标志之一。

  日本环境省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垃圾焚烧在垃圾总处置中的比例约为80%,全国有垃圾焚烧设施1103个,总焚烧产能18.05万吨/日。

  1997年,大阪市丰能町的“二噁英事件”迫使日本政府制定了新的法律来规范二噁英排放,并且提高了对焚烧厂的要求。

  21世纪以来,日本单位垃圾发电量逐年上升,2016年达到260千瓦时/吨,较2000年水平翻了一倍。

  但高标准的焚烧厂也意味着造价更高,更“烧钱”。

  垃圾发电和垃圾袋收费带来的收入无法弥补垃圾处理事业的财政缺口,尤其是在垃圾焚烧环节,建造费用、运营费用高昂,垃圾焚烧厂项目收不抵支。

  “垃圾致富”

  如前所述,国家层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再加上各个县市区人口数量、垃圾处理厂数量以及垃圾处理能力不同,不同县、市、区的垃圾分类规则也存在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