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人物

陈绍杰:新时代“挑山工”

人物 2020-04-07 09:04:56

来源:中国科学报   责任编辑:林动

导语

每次雾霾来袭,煤矿便成为“千夫所指”。

  陈绍杰

  ■本报记者 廖洋 通讯员 韩洪烁

  每次雾霾来袭,煤矿便成为“千夫所指”。

  一说起采矿,大部分人的印象就是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如何将矿山开采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至最小值?陈绍杰研究的就是“一边开采一边修复”的煤矿开采新模式。他要在“乌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把美丽的大自然留住。

  陈绍杰是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院长。近20年一直与矿山打交道,他把自己称之为“挑山工”。熟悉他的人,都觉得很形象。

  陈绍杰说:“我愿意做一名新时代的挑山工,埋头苦干、勇挑重担,用科技的力量带给大家一个‘煤’好生活!”

  与煤结缘:钟情流淌的“乌金”

  陈绍杰出生在河北定州一个农村家庭,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家中兄弟姐妹四人,生活很拮据。然而,深受父亲影响的陈绍杰,自幼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最终家中年龄最小的他考上了大学。

  1998年,陈绍杰选择了学费较低的山东矿业学院(现更名为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直到走进大学校园,他才明白这个专业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其实,我是农村孩子,倒不怕辛苦,可是身边的人似乎都不太看好这个专业。社会上也有很多人认为煤炭开采破坏了环境。”

  将陈绍杰从忧虑的迷雾中引领出来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宋振骐是我国煤炭行业第一位院士,他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方面的研究,使我国的采矿科技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陈绍杰的印象中,宋振骐特别喜欢跟学生交流,演讲也总是激情四射。他讲课时面前有个小桌子,每讲到激动之处“挥斥方遒”,小桌子渐渐就被推到了讲台的边缘。因此,只要是宋振骐讲课,前排的学生负责往回推桌子就成为课堂上的“标配”。“我们很容易就被宋院士的情绪感染了。他说煤炭是流淌的‘乌金’,我们开采的是光明,这句话一直扎根在我的心里。”

  这让陈绍杰对这个“艰苦”的专业变得情有独钟。生活中,他每天都要到校外做3小时的家教,赚取学习、生活所需费用;学习上,他勤奋刻苦,始终保持着优异成绩。

  当初“误打误撞”的选择,也让他慢慢走近了煤炭,熟悉了煤炭,并钟情于采矿事业。

  情系矿山:采场就是理论研究的“战场”

  一直以来,陈绍杰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年下井不少于30次。

  “我们这个专业,必须奋战在一线,采场就是理论研究的战场。”陈绍杰认为,科研源于一线,一线检验成果。就是这种信念,驱动着他和团队成员创造了一个个丰硕的科研成果。

  在山东能源集团岱庄煤矿,为了做好条带煤柱长期性能的监测,陈绍杰曾连续一个月每天中午11点下井安装仪器进行监测,凌晨3点上井,天亮后和矿上技术人员一起讨论方案。为了保证煤柱数据的持续监测,时常进入壁后采空区20多米处连接被矸石砸断的监测电缆。

  有时候,现场监测非常考验体力,陈绍杰和团队成员要背着将近50公斤的设备下井。有时候,监测现场考验的是胆量。有一次,他们发现井下某个煤柱附近的数据传输线断了。那个位置就在壁后采空区20多米处,上方几百米厚的顶板随时有可能塌下来。但是,如果放弃这根线,之前的试验数据就全作废了。陈绍杰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

  常年奋战在理论研究的“主战场”,陈绍杰在采矿领域的成绩单也渐渐点亮:很多科研成果被应用于国内外若干重大工程项目;参与完成的“煤矿深部开采突水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呵护矿区:助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

  每次看到挖煤后一座座堆着废料的矿坑和满目疮痍的山头,都让陈绍杰内心多了一个“绿色梦”。

  “煤炭对我们的生活太重要了。”陈绍杰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当中煤炭占据大约60%的比重,山东电力能源90%来自煤炭。因此,科学的发展目标,就是解决社会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最迫切的矛盾问题,用科技实现煤炭开采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他和团队围绕采矿塌陷机理、控制与环境治理,把特殊开采和矿山压力相结合,在深井煤柱长期性能、覆岩及地表变形规律与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其多项研究成果被评为“国际领先水平”。

  此前,陈绍杰团队依托山东省矿山空区治理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对一些老采矿区的地下岩层进行考察、监测、修复、巩固。他们运用团队的矿山岩石力学最新研究成果,找到采矿区保持稳定性的最佳方案,让原本附加值很低的废旧采矿区地块“变废为宝”。

  2019年6月,陈绍杰团队又与兖矿集团合作,把特殊开采和矿山压力相结合,致力于打造生态矿山,即从源头防控、过程控制、采后治理和利用等多方面入手,确保将矿山开采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至最小值。

  搭上了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这班“时代顺风车”,陈绍杰团队针对我国城市近郊采煤塌陷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历经十多年艰苦攻关,形成了采煤塌陷地建设利用关键理论与技术体系,并在山东、山西、河南等多地推广应用,成功将2000余亩采煤塌陷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建立了多个采煤塌陷地建设利用示范基地。

  近些年,陈绍杰又将在矿山上的研究嫁接到“城市地下工程”领域。他和团队投身于青岛市政工程、地铁工程中的基础技术难题研究,协助建立了青岛市地下工程研究中心,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如今,对于陈绍杰来说,最惬意的就是和团队骨干聚在一起谈论矿区的发展变化。在陈绍杰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矿区添一抹绿色,比任何荣誉都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