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 > 科学

臭氧洞恢复因氟氯烃排放推迟六年

科学 2020-03-18 09:51:12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李琦

导语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7日发表的一项气候科学研究发现,一些仍在使用的较老旧的应用装置排放的氟氯烃(CFC)可能超过此前估计。

  科技日报北京3月17日电(记者张梦然)这些排放或将推迟南极臭氧洞的恢复,并向大气中释放相当于90亿公吨(metrictonnes)的CO2。目前认为,其排放水平和变化趋势仍有许多不确定之处,且此前发现的新增排放并未找到来源。

  自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生效后,科学家曾预计南极臭氧洞将于21世纪下半叶早期恢复到1980年损耗前的水平。我国于1989年9月加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1年6月加入议定书,近30年来如期实现了议定书规定的各阶段履约目标,截至2019年5月统计数字,中国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

  根据议定书的定义,大部分国家已经同意在生产中停止使用CFC。但是,已投用产品的排放(CFC库)仍在继续。这些产品包括部分制冷机、空调设备和隔热泡沫。此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麦根·里克力及其同事,利用一种新的统计框架,评估了CFC库的规模以及其中CFC-11、CFC-12、CFC-113的相应排放量。结果表明,这些排放量比之前评估所显示的要高得多,占到了目前CFC-11和CFC-12估计排放量的一大部分(不包括2012年后由于复产增加的CFC-11排放量)。

  虽然议定书允许在某些应用中继续使用CFC-113,但这里报告的排放水平超过了之前研究报告的水平。据研究团队估计,目前这些库的排放,可能会让臭氧洞的恢复推迟六年,并向大气中释放相当于90亿公吨的CO2。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最新结果凸显出对CFC库进行回收和销毁以减少排放的必要性。同时,近期发现CFC-11排放意外增加且未能明确来源,说明有必要对这些库的排放进行量化,以准确评估复产所造成的排放规模。

  总编辑圈点

  当年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时,我们的内心是惊呆的。谁也没想到,渺小的人类有这么大破坏力,没想到地球的保护伞如此脆弱。从那时起,我们开始反省和行动,我们更换了廉价的空调和冰箱制冷剂,限制了隔热泡沫材料。很快,臭氧层日见恢复,令人欣慰。然而前几年又出现危险信号。环保应该是我们的终身事业,不可随便马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