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 > 人工智能

AI研究,中美五点不同

人工智能 2019-04-11 08:59:29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禹锋

导语

你或许并不了解的中国人工智能现状正研究中国人工智能(AI)发展的牛津大学研究员杰夫·丁,分享了他对过去一年来了解到的最重要信息的一些新思考。

  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4月10日文章,原题:你或许并不了解的中国人工智能现状正研究中国人工智能(AI)发展的牛津大学研究员杰夫·丁,分享了他对过去一年来了解到的最重要信息的一些新思考。概括如下:

  一、在说中文和说英文的AI社区之间,存在一种不对称的相互了解。大多数中国研究人员都懂英语,西方世界取得的几乎所有重大研究进展都被迅速译成中文。但反过来并非如此。因此,中国研究群体远比西方同行更深谙对方情况。随着中国AI行业继续增长,这或将成为西方同行的一种严重劣势。

  二、西方人往往高估中国的AI实力。这种高估与媒体煽风点火不无关系,一定程度上也归咎于西方业内人士故意使用“AI武器竞争”这类言辞来刺激加快研究进程。但西方人缺乏对中国企业实际技术能力的真正了解。深入研究显示,中国AI巨头远不如看起来那样令人印象深刻,其演算法也不如通常认为的那样先进,团队也没那么大。

  三、中国政府将AI视为社会治理工具。亿欧智库报告显示,在中国排名前100的AI企业中,安全领域的占比最高,包括人脸识别技术初创企业、提供安全监控平台的企业等。一些企业直接参与国内社会治理系统,其他企业正推动对中亚及其他地区的相关技术出口。

  四、AI研究从中美合作中受益颇丰。从以往看,美中企业之间的人才和理念向来自由流动,这对所谓能分清美中技术的说法构成挑战。例如,20年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位于北京的其总部以外的最大研发机构——在打造中国的AI生态系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微软在中国广受欢迎的聊天机器人等项目,也在利用中国的庞大用户群完善其AI技术。该研究院还培养了成千上万名才华横溢的中国研究人员,如今他们正在中国许多大型AI企业工作。

  五、中国人是关注AI伦理道德的。尽管中美两国民众可能抱有不同的隐私观,但这并非是说中国人压根儿不关心隐私。如今,许多科技巨头都曾在中国陷入侵犯隐私争议,且一些地方政府已把违反数据保护规定的企业告上法庭。与此同时,中国学者也已将(有关AI的)更广泛伦理对话提升为全国性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