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5G

从中国移动集采,看5G时代需要怎样的分布式存储

5G 2020-07-05 10:48:14

来源:C114通信网   责任编辑:李琦

导语

商用发牌一年,5G在中国这片热土上迅速扎下根来并茁壮成长,“5G改变社会”亦迅速照进现实。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我国共建成5G基站逾25万个,预计到年底将会建成80万站规模,覆盖全国超过340个城市;用户方面,仅中国移动一家就已服务了超过5500万5G套餐用户。同时,5G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不断向着更深、更广的程度进发,三大运营商已联合产业链各方、行业领袖打造并落地了一批创新应用;5G的重要作用也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凸显,为越来越多人所认识到。

  在5G高歌猛进的同时,亦带来了海量的、多样性的数据流量,对运营商的IT运营支撑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分布式存储由于性能和容量扩展方面的便利性而越来越受到青睐。日前,中国移动集团总部公布2019年网络云资源池二期工程分布式块存储集采结果,再度让业界将视线投注到这个争议不断的领域。

  5G时代,存储是刚需

  与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5G凭借“更多连接、更大带宽、更低时延”的显著优势,不仅在用户体验上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更开启了赋能垂直行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进程,其影响力已远远超出信息通信行业范畴。

  如今,系统设备、智能手机、芯片模块、测试测量在内的5G产业链各个环节均已迈入成熟期。在政策牵引和运营商的主导下,各种面向消费者、面向行业的创新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超过19个行业、4000多个组织在进行5G的跨行业创新,涉及交通、医疗、制造、能源、新媒体等不同行业的主流场景。

  与此同时,在逐渐接近尾声的“疫情阻击战”中,5G亦贯穿于各个关键环节。比如基于5G网络的承载,远程会诊、热成像、远程检测、新型医护推车等智慧医疗应用有效助力医疗系统科技抗疫及疫情管控,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远程交互应用也为复工复产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新手段。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在其与云、AI、大数据等各种新型技术的协同作用下,网络上流淌的数据将呈几何式增长。据华为GIV@2025预测,到2025年新增数据量将达到180ZB,是2018年的18倍;类似的数字也出现在不少第三方的报告中。

  一方面这是件好事,数据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之一,无论数字经济发展还是各行业各的数字化转型,都建立在对数据价值挖掘的基础上。今年4月,中央更是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范围。另一方面,要将数据利用起来,首先得能存得住,然而据统计,当前的数据中只有不到2%得到保存,绝大部分不得不被舍弃;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到智慧家庭、智慧社区,再到智慧医疗、智能工厂、自动驾驶汽车……场景的多样性驱动了数据的多样性。而未来随着更凶猛数字洪水的涌来,局面将更为严峻。

  由此可见,存储已成5G时代刚需,存储设备也亟待升级进化,以提供更为强劲的承载能力、跟上数据增长的节奏。

  运营商需要怎样的分布式存储?

  电信运营商作为5G网络的建设者与运营者,在这场存储变革中注定首当其冲;同时,运营商又是价值链的主导者,他们的选择往往会影响到许多人。

  如今分布式存储正在成为趋势,IDC预测认为,到2023年,40%左右的存储系统都将基于分布式架构。但在同时,“软硬解耦”还是“软硬一体”的路线之争又成为持续的焦点,前者一度成为“政治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者开始占据上风。

  面向5G三大典型应用场景的支撑诉求,分布式存储必须做到高性能、大容量、低时延,同时还要兼顾可靠性、成本等方面的考量。这绝非仅靠纯软件所能实现,脱离了硬件来谈软件定义只是空中楼阁。实际上,就连分布式存储以及软硬解耦先驱者的互联网企业也都开始通过自研或并购尝试拥抱“软硬一体”,因为他们发现即使有着出众的软件能力也需要高性能的硬件来匹配。

  作为全球网络规模最大、用户数量最多、品牌价值位居前列的电信运营企业,中国移动的选择就很具有代表性。其分布式存储集采这些年逐渐倾向于软硬一体模式,去年底集团总部的年度分布式块存储集采结果更是引起业界一阵涟漪——集采整体规模超过2亿人民币,中标者都是浪潮、华为等在硬件上亦有较强能力的厂商。

  而2019年网络云资源池二期工程分布式块存储集采结果的揭晓,意味着中国移动在软硬一体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且相当坚定。此次集采旨在支撑中国移动5G时代的NFV全云化网络建设,承载5GC、IMS、EPC等核心业务,最终采购金额近6亿人民币(未含税),中标者为华为、中移集成、浪潮,完全向软硬一体倾斜。在其刚刚发布的2020年至2021年分布式块存储集采中标候选人公示中,一直坚持软硬一体模式、最近发布OceanStor存储Pacific系列专用硬件的华为再度获得一半以上的高比例份额。

  对于一些软件厂商、服务器厂商所谓的软硬解耦可以免于被单一供应商锁定,中国移动的集采也证明了这是无稽之谈。何谓“锁定”?当用户使用一件产品,且这件产品是无法替代的或者替代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才叫锁定。无论是块、对象、文件还是HDFS,市面上都有很多替代产品;而任何产品的替代都会存在成本,用户至少要买一台新的存储,然后在新旧设备间做数据迁移,这些都有着现成的方案。用户担心厂商锁定,其实更多是认为所购买产品价值与价格不匹配,当某件产品能解决企业的核心痛点时,采用何种模式不会成为一个核心问题。荷兰阿斯麦尔公司(ASML)的光刻机每台数亿美元照样供不应求,电视台持续采购软硬一体的MC Isilon和华为OceanStor存储设备用于高清编辑,正是因为只有它们能满足4K/8K编辑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对动辄“六个9”起步的电信行业来说,可靠性是衡量IT设备的一个重要维度。在这方面软硬一体的分布式存储天然占优,基于硬件优选、长期稳定性测试等,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硬件层面的故障率。此外,软硬一体模式下各个部件都是已知的固件、驱动版本,对于信息状态的获取和定义非常明确,因而能显著提升故障状态识别率,一旦部件出现问题便能第一时间获取到并进行处理。

  反观软硬解耦,其本质上相当于将原本应当由存储厂商完成的软硬件匹配、优化测试等一系列工作转嫁到了企业身上,不仅性能上不如软硬一体的存储设备,同时还变相提高了部署、维护的难度,增加了总体拥有成本,甚至出现问题还存在供应商间扯皮的风险。

  一切争议最终都将回归到商业本质。5G时代,在海量、多样性的数据驱动下,对于专属硬件的市场诉求正在持续高涨。软硬解耦还是软硬一体,市场自会作出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Top